在做电商网店的卖家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就是在推广方面,生成短链接时,长链接如何转换短链接的细节问题,在长网址转短网址的时候,需要用到短链接生成工具,好的短链接工具可以提升转化率,可直接跳转详情页,减少用户流失率,短链接在线免费生成工具。
社群推广短链接再次重回大家推广计划中的重要位置。做过社群推广的朋友大家都应该有一个同感,就是难!这个难主要难在内容发出去都很难,社群推广中链接被删、链接被封已经成为一件常事,而使用缩短链接工具就可以解决推广中的各种受限问题。
编辑导读:蚂蚁金服上市的消息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募集资金总额更是超过了沙特阿美石油,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ipo。尽管蚂蚁金服在国内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它的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未来,蚂蚁金服会如何发展?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10月24日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透露了已经确定的蚂蚁上市定价—68.8元/股,代码也颇为醒目—688688。而且与以往不同,这次承销商给外界口头提供的指导价格,不再是一个价格区间,而是精确的数字,似乎更彰显出上市主体的特殊性。
外界将此定性为全球最大规模的ipo。去年,沙特阿美石油上市时,最终融资的规模达到256亿美元,打破了阿里创下的记录,如今蚂蚁金服两地合计募集资金总额约343亿美元,再次超越沙特阿美石油。一时间,a股、港股、战投、蚂蚁员工甚至所有阿里人群情激愤,好不热闹。
这不仅仅是一场造富运动,如马云演讲所说,蚂蚁金服将“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未来、属于年轻人和下一代,属于这个时代的金融体系”,上市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节点。
上市是蚂蚁金服的一大步,与国际接轨的日程被提速,不过蚂蚁金服囿于国际化的苦恼,此时反而越发凸显了。承载着全球最大规模ipo的“光环”,蚂蚁金服何时能真正走向全球,这值得思考。
一、欧美难“攻”,东南亚难“守”
蚂蚁金服的全球化,反反复复提了有近5年的时间。2016年,公司将全球化作为未来十年发展战略之首,提出要覆盖全球20亿用户的发展目标;2019年年底,蚂蚁金服全面提速全球化、内需、科技三大战略,井贤栋称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全球化上。
可是,蚂蚁金服的全球化进展并不如对外宣扬地那么顺利。
根据最新数据,蚂蚁集团支付宝总用户数超过13亿,其中境外用户近3亿,境外营收占4%~5%。这则消息隐含了两个关键点,一是,近4/1的用户只贡献了4%~5%的营收,境外营收过低;其实不止如此,蚂蚁集团的境外子公司多数为亏损状态,在媒体统计的6家境外重要子公司中,有4家在今年上半年处于亏损状态。
二是,境外用户似乎增长得颇为缓慢。阿里的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支付宝的国内年度活跃用户超过7亿,截至2018年12月31日,支付宝及其附属公司的全球年度活跃用户超过10个亿。
在全球活跃用户上,2018年从q1的8.7亿上升到q4的10亿,三个季度共增长了1.3亿,假设按照平均每个季度增长0.43亿,那么境外活跃用户不难算,大约在2.57亿左右。这是截至2018年9月30的数据,对比最新3亿的境外用户,很显然,近两年的时间才增长了不到0.5亿。
具体来看,欧美市场仍是蚂蚁金服“难啃的骨头”,而东南亚虽然人口多,有望直接进入无现金时代,可本土竞争却越来越激烈。
据了解,在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尼,蚂蚁集团支持的电子钱包平台dana已经被当地竞争对手边缘化;泰国最活跃的四个电子钱包中,truemoney背后有蚂蚁金服支持,可其他对手的实力也不弱;至于越南、缅甸、尼泊尔,则直接发布了禁令,支付宝被下架。
蚂蚁金服在印度最为成功,阿里投资的paytm在印度国内店铺支付领域中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
支付宝代表的支付业务只是在为蚂蚁金服的海外市场打头阵,往后要输出的是金融科技,这也意味着会触及到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在欧美等国,显然这一过程已经被提前了,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在探讨对蚂蚁集团和腾讯的数字支付平台实施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限制。
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出海的危机只会越来越多。
二、在海外“复制”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的海外业务扩展大致可分为三步,首先是产品出海,通过中国境外游客打开海外市场,让海外用户认识支付宝及背后的移动支付,其次和当地的亚博网站首页的合作伙伴打造本地支付类产品,最后目的是输出蚂蚁金服的整个模式。
简单来看,这是在遵循蚂蚁金服的成长脉络,然而想要“复制”蚂蚁金服很难,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缺少类似阿里“电商 支付 金融”的完整生态。
支付宝脱胎于阿里的生态体系,线上线下、国内国际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包括淘宝、电商天猫、1688、新零售以及各类生活服务等等,这使得支付业务非常高频。更何况基于用户的消费行为大数据,才形成了完善的个人征信信息,进一步衍生出理财、信贷和保险等业务,改写了传统金融的游戏规则。
一开始,我们看到阿里确实想通过投资海外电商平台,将支付宝与之绑定,进而形成完整生态。2016年4月,阿里以10.2亿美元收购东南亚电商lazada约54%的股权,很快蚂蚁金服宣布与lazada旗下的在线支付工具hellopay合并。
而从2019年,蚂蚁集团的投资开始从支付业务向多元金融转化,比如投资消费分期公司、消费借贷产品以及o2o餐饮等等。
表面看,阿里和蚂蚁集团的势力,借助分散的投资渗入到更垂直的金融领域,增强了对海外市场的控制。不过,这背后潜藏的一个事实是,阿里并没有通过控股海外电商平台,将蚂蚁金服的模式成功复制过去,形成一个“巨无霸”式的生态帝国。而且在头部电商的竞争中,反而有了落入下风的趋势。
最典型的就是lazada。早前,lazada一直深耕东南亚,tokopedia则专注东南亚的印尼市场,shopee是后来转向印度尼西亚,再拓展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所以,最开始shopee落后于另外两家。
但根据最新数据,2020年q2 shopee 在东南亚市场的订单量、gmv表现亮眼,调整后营收达到5.11亿美金,同比增长188%,而阿里首次公布了lazada的数据,称第二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00%,除此之外,其它数据仍秘而不宣。
lazada后劲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核心在于两点:一则,lazada倾向于走品牌支撑的高端路线,shopee则更亲民,走的是c2c模式,东南亚地区大部分国家的人均gdp偏低,显然后者更有价格优势;二则,高管空降、频繁换帅,再次体现了阿里对投资公司的控制力,只是对于境外公司,极易形成内耗,很多高层其实都被调了回去。
在国内,阿里崛起时,电商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今时不同往日,东南亚新兴市场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三、跨界而来的风险
纵观国内互联网巨头出海,截至目前,能够称得上成功的只有tiktok,不仅因为产品风靡全球,更关键的是,tiktok真正进入并占领了互联网商业更加成熟的美国市场。
蚂蚁金服也一直试图撬开美国市场,可美国并没有能够被阿里控股的电商初创公司,更面临着用户对无现金社会的恐慌,一个新生的风险还在于硅谷科技巨头悄然把手伸进了电商领域,也似乎将搅动移动支付的格局。
4月22日,facebook 公布了其史上第二大的一笔投资,以57亿美金拥抱亚洲首富 mukesh ambani 旗下的印度公司 jio platforms,成为后者最大非控股股东。随后又下注东南亚“超级应用”独角兽gojek,收购了 gojek 旗下支付业务 gopay 2.4%的股份。
谷歌的电商梦也重新被唤起,youtube最近开始要求创作者使用youtube软件来标记和跟踪他们视频作品中的产品,这些数据会被链接到谷歌的分析和购物工具上。
再加上一直作为竞争者的亚马逊,amazon pay同样不容小觑。
蚂蚁金服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金融帝国”,可站在全球支付市场的角度,尽管布局较早,也有成功的模本,但与谷歌、facebook、亚马逊正面交锋,一个劣势越发凸显,就是只有阿里及蚂蚁金服尚未成为一个国际化巨头。他们没有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用户,也就无法直接连接自家的支付及金融服务。
我们看到google pay、whatsapp pay、line pay等,都是基于巨头的产品推出了支付业务。
以印度市场为例,根据印度在线支付方案解决商razorpay出具的相关报告,google pay 在印度占据绝对优势,市场份额占比约60%;沃尔玛的phonepe紧随其后,占比约25%;阿里支持的paytm的市场份额则为6%。paytm的主场在线下店铺,阿里的优势显然不能发挥最大价值。
再比如泰国,泰国用户网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依赖社交媒体,51%的网购者通过社交媒体购物,92%的电商消费者会在购买前,使用社交媒体对产品进行查看和对比。在这种消费习惯下,facebook无论是开拓电商业务还是支付业务,似乎都有天然优势。
当然,国际化企业所承担的监管风险也大。whatsapp就是因为基于社交软件本身,在印度直接嵌入了upi的功能,给用户的财务数据带来风险,所以被起诉,要求禁止whatsapp pay的推行。
是竞争继续受制于阿里全球化的缺失,还是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打破全球化的局限?蚂蚁金服的未来尚不能预测。但对于这只庞大的独角兽而言,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期待,上市将开启其新的历程。